自我反省和记住自己

    自我反省和记住自己之间有什么区别?

 

    有很多区别。自我反省是思考你自己,记住自己根本不是思考,是觉知你自己。区别是微妙的,但是非常巨大。

    西方心理学强调反省自己,而东方心理学强调记住自己。当你反省,你在做什么?比如,你生气,你开始思考愤怒——它是怎么引起的。你开始分析它为什么会被引出,你开始判断它是好还是坏,你开始合理化你生气的事实——因为情况如此。你沉思愤怒,你分析愤怒,但是注意的焦点是在愤怒上,而不是在你自己身上。你的整个意识聚焦在愤怒上,你在看、分析、联想,思考它,试着弄明白怎样去避免,怎样摆脱它,怎么不重蹈覆辙。这是个思考的过程,你判断它“坏”是因为它是破坏性的。你会发誓:“我将永远不再犯同样的错误。”你会尝试通过意志来控制愤怒,那就是为什么西方的心理学已经变成了分析……分析、剖析。

    东方强调的不是愤怒,东方强调的是自己,在你愤怒的时候去觉知,去成为如此的觉知……不是去思考,因为思考是一种睡眠,你可以在你熟睡的时候思考,不需要觉知。实际上你一直在根本没有觉知的情况下思考,那个思考一直在继续、继续、继续。甚至在你夜晚熟睡的时候,那个思考也持续着——头脑继续它内在的谈话——它是一个机械的东西。东方心理学说:“觉知,不要去分析愤怒,没有必要,只要看着它,但是要带着觉知看,不要开始思考。”实际上如果你开始思考,那么思考将会成为看着愤怒的障碍。思考将会装饰愤怒,思考会像云朵一样环绕它,清晰将会消失。根本不要思考,处于一种没有思想的状态,并且看。在你和愤怒之间甚至连一个思想的气泡都没有的时候,愤怒被面对、遭遇了。你不剖析它,你不想要刨根问底,因为根源在过去。你不判断,因为你判断的一刻,思考开始了。你不再发任何“我不再生气”这样的誓,因为那个誓言带你进入未来。在觉知中你保持着对于愤怒的感觉——完全的处于此时此地。你对改变它没有兴趣,你对思考它没有兴趣,你对直接看着它有兴趣,面对面的,即刻的,那样的话它是记住自己。而这是它的美:如果你能够看着愤怒,它就消失了。它不仅在此刻消失,而且正是通过你深深的看使它消失给了你秘诀——没有使用意志的必要,没有对未来做出任何决定的必要,而且没有追溯它的根源的必要。没有必要,现在你有了秘诀:看着愤怒,愤怒消失了。而且这个看永远有用。无论什么时候愤怒出现,你就可以看,然后这个看就成长得更深。

    看有三个阶段,第一个:当愤怒已经出现并且消失,几乎消失的时候,你看着愤怒的尾巴正在消失——大象走了,只有尾巴还在。因为愤怒还在的时候,确实,你是那么深深的牵涉其中,你无法觉知。当愤怒几乎消失,百分之九十九都消失了,只有百分之一,最后的一部分还在,正消失于遥远的地平线的时候,然后你变得觉知,这就是觉知的第一个阶段。很好,但是还不够。第二个阶段是当大象还在的时候,不是只有尾巴在的时候,当时机成熟,你正在愤怒的顶峰——沸腾着,燃烧着——然后你变得觉知。然后还有第三个阶段:愤怒还没有出现,正在到来,不是尾巴,而是头颅。它正在进入你意识的范围,并且你变得觉知——那么大象永远不会实质化。你在它出生之前就杀了它,那是生育控制,大象没有出现,它没有留下踪迹。如果你在中间停下……头已经出现,它将会在你身上留下些东西——一丝痕迹,一点负担,一个小小的伤口,你会觉得被擦伤了。即使现在你不允许它完全的支配,它也已经进入了。如果你看着它的尾巴,整件事都已经发生了,你顶多可以后悔。而后悔是一种思考,你再次成为了思考的头脑的受害者。一个觉知的人从不后悔,后悔没有意义,因为随着觉知的深入,他甚至能够在发生之前停止那个过程,那么后悔的意义在哪里呢?不是他去停止,那就是它的美之所在。他只是看着,当你看着一个情绪、一个情况、情感、感觉、思想,当你带着看的那个品质……看就像光,黑暗消失了。反省和记住自己之间有很大的区别,我不喜欢反省,实际上,反省有一点病态,它是在玩你的伤口,那没有用,对伤口的愈合没有用。实际上它只会起反作用,如果你抚弄你的伤口,只会让伤口保持新鲜。反省不好,反省的人总是病态的,有病的,他们想得太多。内省的人是封闭的,他们只是一直在和他们的伤口、他们的痛苦、他们的焦虑玩,而整个生命似乎太成问题,无法解决。对于一个内省的人来说一切都是问题,不管发生什么都是问题。他过于向内,无法向外,失去了平衡。内省的人逃离生命去喜马拉雅山,他们是病态的,生病的、有病的。一个健康人有一个健康的转换,他可以向内,也可以向外。对他来说向内和向外没有问题,实际上他不划分内在的生活和外在的生活,他自然流动,自由转换。不管什么时候需要,他就向内;不管什么时候需要,他就向外。他不反对外在的世界,他不执着于内在的世界,向内和向外就像吸气和呼气,两个都是需要的。

    内省的人会变得太过思虑,太过内向。他们害怕出去,因为不管什么时候出去,总会遇到问题,所以他们封闭起来。他们变成了没有窗户的单体,然后是问题加上问题。头脑继续创造出问题,而他们继续尝试解决问题。内省的人更倾向于发疯,内向的人比外向的人发疯的更多。如果你去精神病院,你会发现有百分之九十九是内向的人,内省的人,而只有百分之一的人——顶多——是外向的人。他们不担心事物的内在层面,他们一直生活在表面。他们不想那些问题,他们只想着能去享受的生活,吃、喝、结婚是他们所有的大事,没有别的了。你总是会发现外向的人比内向的人更健康,因为至少他们和整体是有接触的。内向的人失去了所有和整体的接触,他生活在他的梦里面,他没有呼气。只要想想,如果你不允许气体呼出,你会变得生病。因为那些吸进来的气体不会总是新鲜的,几秒钟之内就会变得陈腐,几秒钟之内就会失去氧气、生命,几秒钟之内这些就被耗尽了,然后你就活在陈腐的空气中,死的空气里。你必须出去寻找生命的新的源泉,去寻找新鲜的空气,你必须不断前行。

    对我来说,如果你想要在外向和内向之间选择,我要对你说选择外向。那更不病态——虽然他生活在表面,永远无法知道真理,但是至少不会发疯。内向可以去知道真理,但是只有百分之一的可能性,百分之九十九的可能性是他会发疯。我喜欢盛开的生命,生命应该是一种节奏:你出去、进来,而不执着于任何东西。只要保持警觉,记住,一直记住:当你身处世界,也同样要记住;当你处于你自己之中,也要记住。总是保持觉知、警觉、炙热、活生生。那个觉知的火焰不应该丢失,仅此而已。然后生活在市场里或是生活在寺庙里,你将永远都不会是生活中的失败者,你会抵达生命能够给予的最意义深远的深度,那个意义最深远的深度就是上帝。上帝是一个转变者——外和内,内向和外向两者——但他是觉知的。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