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乐园——两者在一起
我越深入我自己,我就越觉得单独,只有空。有时候我洞察你的眼睛,我也能够得到同样的浩瀚的空的感觉。如果它是自然的,如果成为单独是基本的,是我整个存在的本质,那么一开始为什么会有想要合一、想要永远跟某一个人坠入爱河的虚幻概念存在呢?为什么觉知到它是一个幻象时会那么痛苦?请你理清我的怀疑。
你既是那个怀疑者,你也是那个怀疑,没有其他的怀疑。首先,当你说:“我越深入我自己,我就越觉得单独。”如果你真的很深入,你将会感觉到单独,但不是感觉到“我是单独的”。因为这样的话就会有两样东西:我和单独,那么你就不是单独的,那么就有经验者和被经验者,或是观察者和被观察者,那么你就不是单独的,有他者存在,那个经验就是他者。当你真正深入你自己,你将找不到你自己,那是必须加以了解的整个事情。那个波浪只是在表面上存在,如果你深入海洋,你将无法找到波浪。你能够吗?在深处你怎么能够找到波浪?它们只存在于表面上,它们只能够存在于表面上,它们的存在需要靠风。“我”只能够存在于表面上,因为它需要“你”,它需要那个“你”的风存在。当你深入你自己,那个风就不复存在了,那个“你”就不复存在了。这样的话,怎么会有“我”?我和你是成双成对存在的,它们从来不分离。是的,你将会找到单独,但不是“我”。单独是很美的,让我再度提醒你:“单独”这个词意味着“全部只有一个”,那个字就是这样组成的。在表面上,你跟全部是分开的。事实上,在表面上你跟全部是分开的,事实上,在表面上你是孤独的,因为你跟全部分开。在深处,当你消失,在你和全部之间就没有区分。全部就是一,你已经不复存在,只有单独存在。
你说:“我越深入我自己,我就越觉得单独。”你一定是在想说你在深入你自己。头脑可以继续玩游戏,它可以玩“成为单独”的游戏,它可以玩“处于祈祷之中”的游戏,它可以玩“处于静心之中”的游戏,但是如果那个“我”还在,那么你可以确定,它只是一个游戏,而没有什么真实的事发生,那就是为什么对别人的欲求会再度产生。“我” 无法单独存在,它需要别人来支持它、来喂养它、来滋润它。它将会把你带回到别人那里,那就是为什么当你孤独的时候,你会想到你的爱人、朋友、母亲、父亲,或这个那个,一千零一样东西,你会创造出假想的“你”。如果一个人被隔离超过三个星期,他会开始跟自己讲话,他会创造出整个对话,他本身会被一分为二——我和你。他会变成“二”,好让那个游戏可以进行。“我”无法跟“你”分开存在。
“我越深入我自己,我就越觉得单独。”不,你一定是觉得孤独。永远不要将这两个字用成同义词,孤独是负向的,单独是正向的。孤独只是意味着你在思念别人,别人不在,在你里面有一个空隙。而单独意味着你在,在你里面没有空隙,你充满了“在”,你全然在那里。孤独是别人的不在,单独是你永恒本性的在。
你说只有空,不,如果只有空,那么就没有问题。如果只有空,而没有一个人可以去知道它,可以去感觉它,那么就没有问题,那么,那个怀疑要来自哪里呢?那个怀疑者要怎么产生呢?不,你有在那里,那个空是假的,因为你在那里。它怎么能够是空?它只是你的概念。当我是一个小孩子的时候,这种事经常发生在我家里。那个时候我很懒惰,我现在还是一样,那个时候我很懒惰,十分懒惰,我的家人都对我完全没有抱有希望。渐渐地,他们开始把我忘掉,因为我从不做任何事。我会坐在一个角落,然后就只是坐着,有时候闭起眼睛,有时候睁开眼睛,但是对他们来讲我等于不在,所以他们就渐渐把我忘掉。有时候我母亲会需要菜市场上的某些东西,比方说蔬菜或其他东西,而我就坐在她面前,她会说:“似乎没有一个人在。”她就坐在我前面,对我说:“似乎没有人在这里,我想找一个人到菜市场去帮我买一些菜。”我就坐在她前面,而她竟然说:“没有人在这里。”我不被算作一个人,即使一只野狗跑进我家,我也不会去阻止它。我就坐在门口,然后那只狗跑进去,我就在那里看,我妈妈会冲出来,她会说:“没有人在这里阻止这只狗。”而我就坐在那里。渐渐地,他们已经接受我好像不在一样,但是那并不会造成太大的差别。我就在那里,我有看到那只狗来,我有听到他们的话,我也知道我可以去市场帮她买菜,我会觉得这整个概念很好笑——她一直说没有人在那里。那就是发生在你身上的情形,你就在那里,而你说只有空,你忘了你自己,你不去注意你自己,否则你就在那里。如果你不在那里,是谁在说只有空?当你不在那里,就只有纯粹的空,在那个纯粹当中就是涅槃、就是成道,这是存在最有价值、最宽敞的地方。它是每一个人都在找寻的空间,因为它是没有限制的、无限的。它的纯粹是绝对的,它不被任何东西所污染,甚至连你都不在那里。有光,也有意识,但是没有“我”。“我”就好像冰块一样,是冻结的意识,而意识就好像已经融化的冰,是液体状的,或者甚至更好一点,连那个水也蒸发了,而变成看不见的。
你说:“为什么觉知到它是一个幻象时会那么痛苦?”这个幻象是在指别人。它之所以痛苦是因为“我”开始死掉。承认别人是幻象,承认爱是幻象,是非常难的,因为这样的话,“我”会开始死掉。如果你抛弃了“你”,“我”就无法存在,你不知道那个抛弃“我”的美。
你问说:“如果它是自然的,如果成为单独是基本的,是我整个存在的本质,那么一开始为什么会有想要合一、想要永远跟某一个人坠入爱河的虚幻概念存在?”那些概念的出现就是因为那个——因为单独是基本的、主要的。印度的经典说神是单独的,只要去想一想,只要去将它视觉化:神单独、单独、永恒地单独,她对她的单独将会变得很腻。那是单调的,她会想要有一些游戏,因此他创造出别人,然后开始玩捉迷藏游戏。当你厌倦于那个游戏,当你对那个游戏觉得腻,你就再度变成一个佛。你就再度抛掉你的玩具,它们是由你创造出来的,那个价值是由你想象出来的,你将那个价值加在它们上面,你一撤回你的价值,它们就消失了,你就再度成为单独的。
印度的观念是非常有价值的、非常重要的,它说神是单独的,它变得很单调,然后他就创造出世界——别人。只是为了要跟别人聊一聊,要有一些对话,然后一个人跟别人在一起会一再一再地觉得厌倦和无聊,会想要消失而进入自己,会想要再度进人自己的空无,而变成一个神。你们都是在欺骗自己的神,那是你的选择,等到你选择不再欺骗自己的那一天,你就自由了,它是你的梦。因为单独是你存在的主要品质,所以别人必须被创造出来。你只要试试看:到山上去住几个星期,单独一个人坐着,你将会觉得非常好。每一个人都已经厌倦关系,都已经对关系觉得腻,而且无聊。去到山上静静地坐着,你将会觉得非常美,但是在三、四天之后,五天之后,七天之后,三个星期之后,你将会开始想到别人。你的女人会再度变得对你有吸引力,你会忘掉所有不愉快的经验和所有的唠叨,你会忘掉一切她所对你做的,你会完全忘掉一切。她再度变得很美,她再度变得很可爱,她再度变得很棒,你再度赋予她价值。然后你必须从山上下到平原来,有两、三天的时间跟女人在一起,事情会进行得很美——一个新的蜜月,两、三天之后,事情就再度变得困难,然后你就再度想要如何静心,如何保持宁静,你就是这样在继续。只要注意看你的意识以及它的变动,透过它你就会知道存在的整个过程,因为你就是一个小的存在。
意识的钟摆继续在静心和爱之间、在单独和一起之间摆动,而因为到目前为止,世界上所有的宗教都不是属于爱就是属于静心,它们都只是片断的,不是全然的。我给你们全然的宗教,我不选择。比方说,佛陀选择静心,他给你对静心的爱,而不是其他的爱,他只教你要单独,完全单独,其他没有。那是好的,那对于已经厌倦世界的人来讲是非常好的。他已经厌倦世界,已经对世界感到腻。他是一个国王,他不是一个乞丐,他已经对女人厌倦,他的父亲为他选了很多全国最漂亮的女孩子,他有一群最漂亮的女眷。如果你能够集所有世界上漂亮的女孩在你家,那么你能够住在那里多久呢?只要想想看,一个就太够了。现在,所有全国最漂亮的女人都在那里,它一定令人疯狂,如果他逃掉,那是不足为奇的。他父亲为他安排了所有的赏心悦事,为他安排了每一种会使他高兴的事,如果他对那些事情变得很腻,那是不足为奇的。他移到了另一个极端,因为这一极已经太多了,他逃进丛林里,他变成单独一个人。
有一些宗教是属于静心的宗教——佛教、耆那教,有一些宗教是属于爱的宗教——基督教、回教,这一点必须被了解。耶稣是一个贫穷的人,穆罕默德也是,这不可能是偶然的。马哈维亚是一个国王,佛陀也是。两个国王都给予世界静心的宗教,而两个穷人都给予爱的宗教。穷人不可能对“别人”感到腻,穷人并没有那么足够的“别人”,穷人渴望“别人”,那个“别人”或许是女人、或许是金钱、或许是权力、或许是声望,也或许是神,那都没有差别,“别人”或“他物”是需要的。基督教和回教两者都是祈祷和爱的宗教——对神的爱,对神祈祷。在佛教或耆那教里面根本就没有容纳神的地方,因为没有容纳别人或他物的地方,单独就足够了。在耆那教或佛教里并没有任何像祈祷这样的东西,那个字没有被听到过,他们只知道静心。基督教对静心一无所知,这些事并不是偶然的,它们表现出创始者的某些心境。我给你们一个完全的宗教,一个两者都容许的宗教。当你对别人感到厌倦,你就进入静心,你就摆动到另一极而进入静心。当你对单独感到厌倦,你就摆动到它的另一极而进入爱,两者都很好,这两者是互相矛盾对立的,但是透过矛盾会产生出很大的喜悦。如果你只有一个,你将不会有那种丰富,那一个可以给你宁静,或者给你很大的喜悦,但是两者可以给你某种无限宝贵的东西,那是无与伦比的。两者在一起能够给你一种宁静的狂喜、一种和平的喜悦。在最内在的核心,你保持完全宁静,而在周围是那个舞蹈。当宁静在跳舞,或者是当宁静在歌唱,那是最丰富的,那是高峰中的高峰,因此我坚持两者。
箫伯纳有一次在一个晚会中单独一个人坐在房间的角落,他的女主人来到他身旁很关心地问他:“你不觉得很愉快、很享受吗?”箫伯纳回答:“我正在享受这一切。”他碰到了一个伟大的真理,有一个伟大的洞见:一个人自己就是可以享受的一切。生命开始进入宁静的品质,但是如果你只能够享受你自己,而从来不能够享受别人,那么你将会错过其他的层面。一个人必须能够享受他自己,也能够享受别人,那就是我所说的完整的人、神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