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无的功用

   你谈论平衡、相会点、对立面的融合,但它似乎是一个看不见的、没有时间的点,那么它怎么可能被我这个属于时间的人了解呢?

   你既是时间,又是没有时间,否则你无法达到平衡。但是你只知道你存在的一个部分,那个部分就是时间。如果你知道你的整个存在,那么你同时也知道没有时间的部分。对于整体来说,没有时间。时间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只对不是整体的人来说是存在的。这一点必须理解——它是一个微妙的点,而且非常复杂,时间是最深奥的难题之一。

   圣奥古斯丁说:“在没有人问我的时候,我知道时间是什么,但是在有人问我的时候,我就不知道了。”如果没有人问起,每一个人都知道时间是什么,如果有人坚持要你定义,要你解释时间是什么,那么你就傻眼了。你一直在使用它,你每时每刻都在谈论它,你对它、对它是什么有一种微妙的感觉,但是当你想要把它表达清楚的时候,你就傻眼了。

   时间是最深奥的难题之一,你要设法理解它。时间是相对的——这是首先需要理解的事情——它不是绝对的。对整个宇宙来说,没有时间,因为它不能从一点移到另一点,两点都在它的里面。它包含一切——过去、现在、未来。如果它不是早就包含未来的话,未来怎么可能存在呢?整体不能在时间里移动,因为它也包含时间,时间是它的存在的一部分。所以我们说整体活在永恒里,永恒意味着没有时间,它的里面没有时间,过去、未来、现在——一切都隐含在它的里面。时间对我们来说是存在的,因为我们作为部分生活;空间对我们来说是存在的,因为我们作为部分生活。它们是相对的现象。对整体来说,空间并不存在,因为它包含在整体里面。它无法到任何其它地方去,因为没有其它地方,整个空间都在整体里面,它能到什么地方去呢?它存在于此时此地,它永远存在于此时此地,从来没有别的情况。你是两者,如果你过一种分裂的生活,如果你过一种片面的生活,如果你半睡半醒地生活,或者几乎要睡着了,那么你就活在时间里;如果你过一种完全觉醒的生活,突然间,你就活在永恒里、活在没有时间里了。你已经变成整体了,现在对你来说,没有时间。

   有一个德国的神秘家,名叫爱克哈特,他快要死了。有一个门徒——一个好奇的、多问的人,一个哲学系的学生——问他:“师傅,我知道您快要过世了,但是在您离开肉体以前,我还想问一个问题,要不然它会缠我一辈子的。”爱克哈特睁开眼睛说:“什么问题?”那个人说:“当您过世以后,你将到什么地方去呢?”爱克哈特说:“不需要到任何地方去。”然后他闭上眼睛死了。“不需要到任何地方去。”他说。我认为那个人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满足,但是爱克哈特提供了一个美丽的答案,它需要很深的悟性。爱克哈特说:“不需要到任何地方去。”这意味着:我现在在每一个地方,还需要到什么地方去呢?

   佛陀一次又一次地碰到同样的问题,当一个佛死了,他到什么地方去呢?佛陀总是笑着,保持沉默。最后,这个问题又被提出来了,佛陀说:“拿一根小蜡烛来。”蜡烛拿来了,佛陀说:“把蜡烛点亮。”蜡烛点亮了,然后佛陀说:“拿过来靠近我。”蜡烛越来越靠近佛陀,然后他突然把它吹灭,说:“我问你们,这根蜡烛的光到什么地方去了?它的火焰到什么地方去了?”门徒门都答不上来。在梵文里面,火焰的熄灭叫做涅槃。所以佛陀说:“就像这样,当佛陀死了,他就消失了,他跟整体在一起。所以他到什么地方去没有关系,因为整体能到什么地方去呢?这朵火焰到什么地方去了呢?它跟整体在一起。现在它不再作为一朵个体的火焰而存在,个性消失了。”所以,涅槃这个词变成最重要的佛教术语,它意味着火焰的熄灭,火焰的完全熄灭。它依然存在,因为任何存在的东西都存在,但是你找不到它。你怎么可能找到一朵不在的火焰呢?个性消失了,形式消失了,你会在哪里找到它呢?但是你能说它不在了吗?它在,因为一个曾经存在的东西怎么可能不在了呢?它消失了。当然,它跟无形的在一起;当然,它跟整体在一起;当然……但是它在。现在,它作为整体而存在。

   你有两种可能性,你可以活在时间里,那么就是以头脑生活。头脑就是时间,因为头脑把生命分成过去、现在、未来。头脑是分裂的因素,它是一名伟大的分析家、伟大的解剖员,它解剖每一样东西。你可以用头脑过活,那么你就活在时间里。但是你可以直接地生活,你可以立刻地生活,不需要头脑。你可以把头脑放在一边,那么你就会活得没有时间、活得永恒。那么就没有过去,那么就没有未来,那么就只有现在、现在和现在,它永远在那里。过去是你看不见的那个现在,未来是你还无法看见的那个现在。过去是已经超过你、超过你的感知的那个现在,未来是还没有进入你的感知范围的那个现在。

   只要想一个小小的例子,你站在一棵大树下面等人,你看得见那条路,但是有一个限度。你可以往一头看两百米远,往另一头看两百米远,然后路就消失了。另一个人坐在树上,坐在树顶上,他能看得更远。他可以朝一个方向看一英里远,朝另一个方向看一英里远。你在等一个朋友,朋友出现了——不是对你来说,而是对坐在树顶上的人来说。只要朋友在路上出现,对树顶上的人来说,他就已经变成现在了,但是对你来说,他仍然是未来,他还没有出现在路上。除非他进入你的感知范围,否则他不会成为现在,他是未来。过去、未来和现在是相对的,它取决于你的高度和你的位置。所以耆那教徒坚持说摩诃毗罗知道所有时间的三个时态——因为他的高度。他可以从一头看到另一头,对他来说,没有什么是隐藏的。所以,无论你认为什么是过去,对他来说仍然是现在,无论你认为什么是未来,对他来说也是现在。然后朋友出现了,你跟他交谈,然后他继续走。在两百米之后,对你来说,他已经消失了,他已经变成过去了。但是对于树顶上的人来说,他仍然是现在的一部分。这取决于你的理解范围有多宽,如果你的范围是全部的,那么就没有时间,那么你就能从一头看到另一头,那么每一件过去的事情也都是现在的,当下的。那么每一件将在未来发生的事情也都是现在的,当下的。那么就没有过去、没有未来,只有现在存在,只有现在这一刻存在,这一刻就是永恒。你有两种可能性,你可以用头脑存在,那么你就是有限的。这就好比你从一扇窗户看蓝天,那么窗户的框架就变成蓝天的框架,头脑的框架变成你的世界的框架。然后你从窗户跳出去,你来到整个蓝天下面,现在没有框架了。

   法国的绘画正在兴起一种新的时尚——无框绘画的时尚。那是一个美丽的现象,因为所有的框架都是虚假的。在生命里,每一样东西都没有框架,但是当你画画的时候,你给它安了一个框架,那个框架是最虚假的东西。而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有时候人们购买装饰精美的框架,甚至里面的画还没有框架昂贵,框架比画更值钱、更珍贵,而框架是虚假的。生命没有框架,你在什么地方看到过生命有一个框架吗?但是当你拍照片的时候,马上就有一个框架了,那个框架是虚假的。所有的框架都来自于头脑,头脑给每一样东西都加上框架,而那些东西是无框的、无形的。

   你可以成为两者,这取决于你。在深入的静心当中,头脑不再被牵扯进来。刚开始的时候,头脑继续运作,但是渐渐地,当你不听它的时候,它就停止唠叨了。看见没有人管它,看见没有人注意,它就停止了。头脑就像一个小孩,你看见过小孩做这种事情吗?如果他摔跤了,他首先去找妈妈,看看她是否在附近。如果她在,那么他就哭。如果她不在,哭有什么用呢?那么他就自己爬起来,重新开始玩,因为哭是没有用的——没有人注意。没有人会理你,除非妈妈在。有时候,在半小时以后,妈妈来了,他才开始哭。这很荒唐,但是也有一定的逻辑。因为当妈妈不在的时候,哭有什么用呢?即使你受伤了也没有用。当妈妈来的时候,受伤已经过去了,但为了过去的受伤哭泣也是有意义的,因为他期待妈妈注意!头脑就像一个小孩,如果你注意,它就哭;如果你注意,它就产生问题;如果你注意,它就继续再继续,没完没了。如果你不注意,突然间,小孩明白妈妈不在了,小孩渐渐地明白妈妈已经走了,然后他就会停止。当头脑停止的时候,你是立刻的,你直接面对真实。这样就没有媒介在中间、没有人给它染色。这样感知就是清晰的、纯净的──你就在永恒里。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