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向度(三)
老化的法则。每个人都会渐渐变老,打从你出生的开始,你就一直在变老——随着每一个片刻、每一天的流逝。
童年时期与青年时期是变动的,唯独老年没有变动,因为它的下一步就是结束!那是这个年纪的特质,它带你去到最终的休憩,但是如果你想知道一些关于中年的法则……对我而言,我从不是个小孩,也从不是个年轻人,我永远也不会变老,也永远不死,我只知道我内在有一件东西是绝对不变、绝对永恒的,不过看在你们的份上……
关于老年有许多法则,因为全世界各地的人都在变老,许多思想家一直在琢磨这件事,老年到底是什么?第一条法则是关于“永远”的最后法则,很明显的它是针对年老这件事,这一条可当作最初与最终的法则:“永远别去思索已经是确定的事”。你相当清楚你正逐渐老去,就别去想它,不然你只会更加郁闷。这条法则很美:“永远别去思索已经是确定的事”,其实,除了死亡,生命中没有什么事是确定的,你可以思索任何事,但对死亡就不必了,年老是进入死亡的一扇门。
“当一些外在的症状开始多于你的内在情感时,你就知道你已经到了中年时期。”
“当女人对你说不,你却觉得松了口气时,你知道你已经上了年纪。”
“当你开始为了省电,而不是基于情调去关灯时,表示你年纪大了。”
“你想着手去做的某件事一直停滞不前,代表你已经进入老年时期。”
“本来你可以做得跟以前一样多,你却宁可不要,那你就是老了。”
年老是一个玄秘的经验,不过上面这些法则是出自西方的头脑。我未曾在东方的任何文献中见过这样的说法,相反地,东方人十分尊崇年长的人。假如你活在水平线上,你只会逐渐老去,不过如果你的生命、你的意识是往垂直方向移动时,你便拥有老人的美与光采,在东方,年纪大被视为是智慧的象征。
有两条道路:一条是水平线,从童年、青年、老年到死亡;另一条是垂直线,从童年、青年、老年到不朽。这两个层面的特质有如南辕北辙,它们之间的差别根本无从衡量起,一个只是从年轻到变老,然后死去的人,表示他是跟身体认同的,他对自己的本质一无所知,因为一个人的本质是未曾生也未曾死,它是永恒的,它一直都在那里,也将会一直在那里,它是永恒的全部。在垂直线上的小孩变成年轻人,这个年轻人会不同于水平线上的年轻人。童年时期每个人都是天真无邪的,而从那里,开始了这两个面向的分野。水平线上的年轻人经验到的不过是感官上的剌激、性欲跟其它的蠢事;垂直线上的年轻人则是追寻真理、探索生命,那是一种想了解自已的渴望。
在水平线上的老年人只能对死亡感到害怕,他所能想到的只有坟墓,以及越来越黑暗的深渊,而他剩下白骨一堆。在垂直线上,年纪大是值得庆祝的事,那是一个人一生中最美的阶段。
年轻多少是生涩的,理当如此,因为年轻人没有很多经验。但老年人已经经历过所有的事情——好事跟坏事,对的事跟错的事,他已经来到一个不会再受到身体或头脑所影响的阶段,他欢迎老年时期的到来!垂直线上的人会对最后的客人敞开大门,那不是结束,一个真正的生命才正要展开。所以我才会不断强调变老与成长的差别,只有非常少数的幸运者能够成长,其余的人只是不断老去——他们理所当然地朝向死亡而去。唯有在垂直线上,死亡才不存在,那是通往不朽与神圣的道途。当一个在垂直层面的人上了年纪时,他自然会有一种优美,结合慈悲与爱的品质在身上。
有件事一再地被提及……在佛教的经典上曾提到,当佛陀老的时候,他反而变得更美,这我才叫做奇迹——奇迹不是在水上行走,任何喝醉酒的人都大可尝试那么做;也不是把水变成酒,那是罪犯的行径。这是真正的奇迹:佛陀比他年轻时还要俊美,他比童年时期更纯真——这就是成长。除非你在垂直方向走,否则你错失了生命的一切契机。当你身处垂直方向时,每一天你都更接近生命,而不是越来越远离,如此一来你的出生就不是死亡的开始,你的出生是永生的开始,不过只是两条线,却有着极大的差距……
西方从没想过关于垂直线这件事,因为他们不是在灵性的气氛下被带大的,所以他们不知道真正的丰盛是在你的内在,就算是他们想到神,他们也认为神在外面的某处。佛陀能够说神不存在,我也否认神的存在,理由很简单,我们只是要你转入内在。如果有神或其它类似的说法存在时,那也必须是在你里面被找到,那必须是在你自已的永恒、你自己的狂喜中被找到。
最危险的想法是,人们认为人不过是一个身体与头脑的结构,这样的想法会将他们的优雅、他们的美整个都给抹灭了,他们经常处于对死亡的害怕之中,尝尽各种方式就是为了避免老化。在西方,假如你对一个老女人说:“你看起来真年轻。”而她心里很清楚她其实已经不再年轻,她会站在镜子前面好几个小时,想找出她身上还有哪一处是年轻的。不过当你这么告诉她时,她不会否认,她会高兴得不得了。在东方没有人会对一个老女人说:“你看起东真年轻。”他们反倒敬重、喜爱年纪大的人,对一个东方人说:“你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轻。”会被视为是一种轻慢。
我想起了一件发生过的事,我那时跟某个家庭住在一起,那一家人对解读掌纹这种事情非常有兴趣。他们喜欢我这个人,我以前至少每年去拜访他们三次,每次至少待个三、四天。有一回我去那里时,他们没先问过我就找来读掌纹的人来看看我的手掌,要他说说关于我的事,当我得知这件事时,一切都已安排好了,读掌纹的人已经坐在客厅,于是我只好说:“既然如此,就让我们享受吧!”我伸出我的手掌,那个人端详了一会儿,然后说:“你一定至少有八十岁了吧?”那家里的其中一个女娃儿马上跳起来,她说:“太胡扯了,这是在读什么啊……”我那时还不到三十五岁——就算是瞎了眼的人也看得出来三十五岁和八十岁的差别。她气得不得了,对我说:“我受不了这家伙,他简直就是胡说嘛!”我说:“这你就不懂了,你这个人比较洋派,你受的是西式教育,所以你不能了解他所说的。”他说:“他说的是什么?事情摆在眼前,根本连想都不需要想,他明明就是蠢蛋一个,一个三十五岁的年轻人居然说成是八十岁了。”我告诉她一个关于爱默生的故事。有人问爱默生说:“请问你贵庚?”爱默生回答:“大约三百六十岁左右。”问的人无法相信……因为他一向认为爱默生不是个荒诞的人!那到底怎么一回事,是他随兴脱口而出,还是他老糊涂了,或是他只是在开玩笑?为了搞清楚状况,问的人又再开口:“我没听到你刚刚说的,只要告诉我几岁……”爱默生说:“你已经听到了——三百六十岁。”那人说:“我不相信,你看起来不超过六十岁。”爱默生解释:“某个角度来说你是对的:从垂直的角度来说我是三百六十岁,从水平的角度来说我是六十岁。”说不定爱默生是西方第一位用垂直与水平的方式来表达的人,他对东方的一切都充满着浓厚的兴趣,他有一些瞥见很接近《奥义书》里先知们的看法。他说:“事实上我已经活了六十年,这你没说错,不过在这六十年当中,我活出的部分是你就算活了三百六十年都没办法活出的,我活出超过六倍的生命。”在垂直线上的方式不是以时间,而是以你的经验计算。
所有存在的宝藏都在垂直线上——不只是不朽、不只是感觉到神而已,还有生命中头一次可以没有恨去爱、初尝到慈悲的滋味、首度体会到静心——第一次成道的爆发性体验。“成道”这个字眼在西方与东方的解释上是不同的,这不是个巧合。西方人说,在黑暗时期之后,成道的时期就会来临,他们提到象罗素、萨特、贾斯波斯,认为这些人是成道的天才,却不明白他们其实误用、糟践了这个字。罗素、萨特、贾斯波斯这三个人并不是成道者。成道不会发生在水平线上,萨特到年纪一大把了都还在追女人,而罗素不知道换了几任老婆——他在水平线上活了将近一个世纪,可是即便是在他老的时侯,他的兴趣所在跟年轻人差不多愚蠢。
东方懂得成道跟天资无关,跟智商也无关,那是关于找到你真正的、真实的本质,那是关于找到你里面的神。所以说你无须在意那些法则,他们是属于水平线上的,在垂直线上有的是爱,而非法则,在垂直线上有的是越来越趋近灵性、越来越少身体的成长经验;越来越多静心、越来越少头脑;越来越多神圣、越来越少琐事,那些琐事是来自从前我们老是被绊住的物质世界。当你在垂直线上时,慢慢地你会感觉到你的欲望在消失,性欲在消失,野心在消失,对权势的意念在消失……一切使你变成奴隶的事情都在消失——来自宗教的、政治的、国家的一切。你成为一个个体,随着你的个体性越来越清晰明显,这整个世界在你眼中变成“一”——你再也不去分别什么。
在垂直线上的人可以体验到不同凡响的人生经历,而在水平线上的人只是逐渐衰退,当他老的时候,他会变成活在过去,他怀想着过去那些美好的日子,那时他还年轻,身上没什么责任要扛,他是个追逐蝴蝶的孩子,其实,他的一生都在追逐蝴蝶——即便是到他老的时候也不例外。在水平线上所发生的就是那样——当你越老,你就会越被欲望给冲昏头,因为你知道现在前方只剩死亡,所以你你要尽情享受个够,虽然说要享受已经不容易,因为身体上你已失去能量。所以水平线上的老人会在头脑里渴望性,他会一直想到性,老人家除了想之外没别的事好做,那想些什么好呢?他想象美丽的女人。
年纪大的人所能做的就是想过去的事情,这是心理学上说的。小孩所想的是未来,因为他没有过去,根本没有过去可想——他没有昨天。他想的是往后的日子,他漫长的一辈子,七十年都是他的……他想要快快长大,好可以做大人们做的事情。老年人没有未来,未来意谓着死亡,他甚至连谈都不愿意谈,未来令他感到毛骨悚然,未来代表的是坟墓,所以他谈过去。
就国家来说也是如此,例如印度这个国家永远不会去想未来,这个象征印度是个已迈入老年的国家,她永远活在过去,不断在演拉玛与希塔的故事,已经演了好几世纪了还在演……每个村子都在演那出戏。她所想的总是有关佛陀、马哈维亚、阿迪那沙、雷味加和《奥义书》等,这些都已经过去了。这个国家现在只是在等死,没有未来。根据印度人的想法——那个想法是很古老以前的,就象是老人家的想法——最好的时代是在数百年以前,叫赛由佳,意思是真理的时代,从那之后人类就开始堕落。你可以对照心理学来看,它将人划分成四个时期:童年、青年、中年、老年,这是指生命本身的四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天真无邪的,如同孩子般地平衡,以一张有着四只脚的桌子为例,童年是四平八稳的。然后,就开始堕落了……
印度人从没有改革的想法,他们的想法正好相反,这个字甚至不存在于西方——你或许连听都没听过——印度人想的是非改革,而不是改革,“我们在萎缩,我们在往下掉。”在堕落的第二阶段,桌子的脚少了一只,变成三只脚而已,它仍然可以平衡,但不象四只脚时来得平衡。在第三阶段它会失去另一只脚,现在它只用两只脚站着,根本没办法平衡。再来是第四阶段,连两只脚都没有,它只剩一只脚——这下要如何平衡?
第一阶段叫赛由佳,真理的时代。第二阶段是根据数字而来,叫崔塔,是第三的意思,因为只剩三只脚。第三阶段叫德瓦帕,德瓦是梵文——在被用到许多其它的语言之后,它最后变成“二”的意思。第四阶段他们叫卡利由佳,黑暗时代。
我们活在黑暗时代——这是老人家的想法,认为前方就只是漆黑一片。孩子们想的是未来,金色般璀璨的未来,老人想的是金色般璀璨的过去,不过这些都是发生在水平线上。在垂直线上,过去是金色般的璀璨,现在是金色般的璀璨,末来是金色般的璀璨,那是庆祝又庆祝的生命。
所以,别去担心老化的法则,倒是去想想你所搭的火车是开在哪一条线上,你还来得及换火车,因为在每个片刻你都有垂直与水平两种选择,你可以做转换,从水平线跳到垂直线,唯有那才是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