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摩之轮——三个阶段

   你想要我们都变成菩萨,那意味着一个人必须下决心去帮助别人到达彼岸,然而我觉得无法下定那个决心。有时候我觉得我对别人有爱,有时候我只是忙着我自己的事。所以,我是否还要等待,或者那个决定并非就像一个陈述,而是像水果一样,是自己成熟的。如果是这样的话,为什么佛陀要成为一个佛,而不是成为一个菩萨?

 

   首先,这三件事必须被了解。第一,人类头脑的一般状态是,当你执着于这个世界,执着于这一岸,那么彼岸似乎是虚构的,你无法信任彼岸。你过分执着于此岸,所以唯一的问题在于如何帮助你放弃这个执着。山德哈,如果你现在开始去想成为一个菩萨,这对你并不会有所帮助,不但不会有所帮助,反而会有危险。这只是想要执着于此岸的一个策略,你尚未脱离此岸,这将会成为一个再度执着于这个世界的新方式,这是很狡猾的,现在它将会以宗教、慈悲、对人们的爱和服务的名义来做。如此一来,它会冠上一个伟大的观念——我要在这里帮助别人,所以我不要到彼岸去。其实你并不想去彼岸,你并不知道有彼岸存在,你甚至不相信有彼岸存在,这样的话,你是掉进一个非常微妙的陷阱。这是一般头脑的第一个阶段:它执着于世界,它继续找寻更多更多新的理由来执着,要不执着很困难。第二个阶段是菩萨的阶段,菩萨已经达到不执著的状态,而准备要飞向彼岸,他在这个世界已经没有任何根了。在第一阶段很难不执着,在第二阶段很难执着。这部“金刚经”是为第二阶段的人写的,而不是为第一阶段的人。首先你必须不执着,你必须摧毁你在这个世界所有的根。唯有当你摧毁了你所有的根,你才能够帮助别人,否则你无法给予任何帮助,你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分享。你可以继续相信说“我爱人们”,但是你还没有爱,你还想要人们来爱你,你还是一个乞丐,你还没有达到一种能够毫无理由地分享你的爱的状态,你还没有能够达到只是为了纯粹的喜悦而分享的状态。

   首先,你要先达到第二阶段。首先,你要先让你自己成为全然的无我,摧毁你在这个世界所有的根。不要占有,唯有如此,佛陀所说的才会跟你有关,然后那个问题会升起。首先那个问题是要如何不执着,然后那个问题是要如何多执着一些。佛陀说,当你已经没有根,那么这里需要你,因为你有东西可以分享,你有钻石可以分享,那么在你离开之前,你要分享,尽可能停留在这里久一点,这是第二阶段。第三阶段是一个佛,他已经到达了彼岸。

   现在你问说:为什么佛陀要成为一个佛,而不成为一个菩萨?第三阶段更困难。已经处于彼岸,但是还停留在此岸,这是最困难的一件事。已经处于彼岸,但还是继续帮助人们,这是最困难的一件事。所以,这是三种困难:第一,不执着于此岸,第二,当那个不执着已经发生,还要停留在此岸,第三,当你无法停留在此岸……因为有一个片刻会来临,到时候它会变得不可能。每一个菩萨都必须变成一个佛,你不能够执着于此岸,那是不合法的。有一个片刻会来临,到时候你就必须离开。再多逗留一些是可能的,最多一世,不可能比那个更多,之后你就必须离开。你可以再停留一世,因为所有的根都已经被摧毁了,但是你还有身体,所以你可以停在身体里,最多你可以再逗留一世,之后你就必须离开。再来是第三阶段——佛的阶段。佛是一个已经离开了,但还继续在帮助人们的人。但是要记住,唯有当你曾经是一个菩萨,你才能够在第三阶段帮助人们,否则是不行的。

   有两个字必须加以了解,其中一个是“阿哈特”,另外一个是“菩萨”。阿哈特是一个……它是同样的状态——世界被摧毁了,他对世界已经不再执着,自我已经消失了,但是他立刻跑到彼岸去,这样的人被称为“阿哈特”,他是不管别人的,当他准备好,他就走到彼岸去。阿哈特无法从彼岸来帮助人们,因为他不知道要如何帮助,他从来没有被训练去帮助别人。菩萨也是跟阿哈特处于同样的状态,他已经知道了,他已经看到了,他已经变成了真理,但是他停留在此岸长一点,继续以任何他所能够的方式来帮助人们,他学会了帮助别人的方法。如果你曾经是一个菩萨,然后你到了彼岸去……到了彼岸,阿哈特也会变成一个佛,而菩萨也会变成一个佛——彼岸是属于佛性的岸——但是那个曾经在此岸是一个菩萨的人也能够从彼岸来帮助人们,他会找出一些方法和办法。多少世纪以来,佛陀一直都有在帮助。即使在现在,如果你对佛陀敞开,那个帮助也会来到你身上。即使在现在,如果你很热情地爱上佛陀,那个帮助也会来到你身上,他仍然从彼岸在呼唤着,但是那个来自彼岸的呼唤离得很远,你必须很专心地听,比你在听我讲的时候更专心,因为那个声音来自彼岸。我迟早会走,如果你们懂得如何专心听我讲,你们之中有很多人也能够听到我来自彼岸的讯息。

   佛性是最终的意识状态,如果你有经历过菩萨的阶段,你将能够一直保持对世界有帮助,你将永远都是到达神的一个门。如果你没有经历过菩萨的阶段,你将会消失而进入那无限的,但是将不会有人受到你的帮助。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