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困难的和容易的
《道德经》: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易,为大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
译文:达成无为,参与无事,尝那个没有味道的。不论它是大或小,多或少,你都用美德来报答恨。当困难的事情还在容易的阶段,你就去处理它;当一件大事还很小的时候,你就去处理它。世界上困难的事情一定要在它们容易的时候来处理;世界上的大难题一定要在它们很小的时候来处理,所以,圣人从来不必处理大问题,却能成大事。
一个很轻易地作出承诺的人常常会发现很难保持他的信用,一个对很多事都轻易视之的人将会碰到很多困难,因此,甚至连圣人都把事情看成困难的,所以他从来没有碰到困难。
生命并不是一个难题,它是一个要被经验的奥秘,而不是一个要被解决的难题。但是它却变成一个难题,而它之所以变成一个难题是因为你继续在延缓事情,你一直在将它们延缓到明天。那些今天可以做的事,那些应该在今天做的事,不可能在明天做。那个在今天很可能是一个很美的现象、一个可以被经验的奥秘,明天将会变成一个必须被解决的非常非常艰难、而且很冷的问题。就生命本身而言,如果在此时此地去经历它,它并不是一个难题。延缓会造成难题,然后你会继续将它堆积起来,然后就有很多事情会聚集在你的周围,以至于它变得几乎不可能去生活——你变瘫痪了,你变残缺了,你穿上了紧身衣,你被监禁了。首先,试着去了解这一点,然后将会很容易进入经文。
就在几天之前,我说:甚至连一个天才,一个非常有才能的人,他或许是一个诺贝尔奖的得主,一个闻名世界的知识份子,他的举止仍然可能很幼稚。如果他在早上醒来的时候发现他的拖鞋没有放在原来的地方,他就会生气、会恼怒。如果他在那个片刻能够注意到他的愤怒,他一定会笑,因为那是多么地愚蠢!多么地荒谬!但是他并没有去注意它。他带着生气去上洗手间,心情很不好,然后他开始刮胡须。但他几乎是无意识的,有一个问题没有被解决,有一个问题存在。那个问题一再一再地影响到他的存在,而且那个问题一直在滋长,因为在生命当中没有一样东西是不会成长的,每一样活的东西都会成长。当你是活的,你的愤怒也是活的,它会成长!它从来不会维持一样。它一个片刻接着一个片刻都在聚集更多的动量和力量。他继续刮胡子,但是很生气,他并没有在享受那个行为,以及它的新鲜,他并没有在享受当他释下重担时那个优美的片刻。不,他并没有处于一种享受的心情。在无意识的情况下,他让那支刮胡刀从他的手中滑落到地板上,如此一来,他甚至变得更生气。如果他能够在当下就处理它,他将会笑。对刮胡刀生气是愚蠢的,因为它并不是一个人,刮胡刀不可能对任何事情负责,你怎么能够对刮胡刀生气?但是现在他变得更生气,他的动作变得更愚蠢、更无意识,然后它再度滑落,打到了他那古董的镜子,那是他非常喜爱的,那个镜子破了。如此一来,他已经不再明智了,他走出去,踢了他的家俱,将门重重地关起,打了小孩一巴掌,因为他没有做好家庭作业。然后他开始争辩,跟他太太吵架——这一切就只为了那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因为拖鞋没有被找到。现在我们这个所谓的天才开着他的车去到了办公室,但是他一直都没有到达办公室,因为出了一个车祸。事情一直都会如此,就只是因为拖鞋,就因为它们没有被找到。现在他疯狂地开车,他的整个愤怒都移到了他的脚,他继续踩加速器,他已经醉了!醉在他的愤怒里,因此发生了一个车祸。在过了十二个小时或十五个小时之后,当他睁开他的眼睛,他是在医院里,他永远无法将这整个事情连接起来。那个故事可以一直一直继续下去,他爱上了那个护士——你可以再接下去!就只是因为找不到拖鞋!整个家庭的人都受到了打扰,他后来离婚了,整个世界都变得不一样? 就只是因为他找不到拖鞋。
要一个片刻接着一个片刻来处理事情,不要让它们在你里面堆积起来,不要累积。生命真的很美,但是它却变丑了。事实上它并不是一个难题,每一个难题都非常小,说生命是一个难题是愚蠢的。对树木来讲,它并不是一个问题,对小鸟来讲,它并不是一个问题,对地球或天空来讲,它并不是一个问题,只有对人来讲,它才是一个问题。因为只有人学到了一个诡计——延缓的诡计。那么小事情就会变得很大,然后有一个片刻会来临,到时候你就无法应付它们。然后你变得很小,而那个问题变得很大,大到几乎不可能去应付它,然后你一直都携带着它的重担在你的头上。有了那么多的担子,你怎么能够享受?你怎么能够高兴?你怎么能够庆祝?你怎么能够欢舞?然后某人说:有一个神。你听到了那句话,但是你无法相信。或许有一个魔鬼在支配这整个世界,而不是一个神。你的整个生命变得非常残缺、非常瘫痪、担子很重,以至于你想要自杀,很少能够找到一个人他不会有时候想到要自杀的。心理分析学家说,每一个男人或女人,在漫长的一生当中,几乎会有十次想到要自杀。你不会真正去做,因为你是懦夫。它不会让你得到什么名誉,所以你不会去做。你会去沉思它,那就够了!那意味着生命已经变得很难过下去,所以与其一直被拖进去,倒不如结束掉算了,你会想要成为一个逃兵。
你怎么能够爱神?你怎么能够祈祷?因为祈祷来自很大的感激,祈祷来自感谢。一个过得很好的生活会变成一个祈祷的生活,它跟教会、寺庙或寺院无关,它跟你生命的品质有关。一个过得很好的生命,一个片刻接着一个片刻、很觉知、很警觉、不延缓的生命,会变成一个祈祷的生命。而祈祷会渐渐转变成静心,那么你就甚至不祈祷,因为那些话语会打扰,那么你的祈祷就变成宁静的,当祈祷是宁静的,它就是静心。所以,为了要了解说存在是美的、是神圣的,存在是一个祝福,你必须去过一种不同类型的生活,一种不延缓的生活,那就是一个片刻接着一个片刻去生活的意思。抛开过去的重担,它已经不在那里了,它已经被吹走了,它已经不存在了。你不必要地被那些鬼魂重重地压在你身上,它们已经不复存在了。也不要用未来压在你身上,它尚未到来。当它来临,你将会在那里会见它,为什么要在现在就去计划它呢?因为你计划它的方式将永远不会发生。你的计划一定会产生出一个更大的问题,因为当你事先计划,你是想要将你的计划强加在存在之上。存在不会跟随你,你只能够跟随存在而觉得感激,存在不可能跟随你。你不知道整体,你不知道整体的欲望或整体的命运,然后你做出私人的计划,它们一定是违反整体的,它们一定会破灭,然后你的心就破碎了。
抛掉过去,不要将未来带进来,这个片刻就是一切。如果你这个片刻很警觉地去生活,那么那些小事将会被处理掉,而当那些小事被处理掉,你就会成长,那么就不会有大问题。老子说,对一个伟大的人而言并没有大的难题。通常你可能会以另外一个方式来想,你会认为伟大的人之所以存在是因为他们在处理大的问题,而老子说对一个伟大的人而言并没有大的难题,因为他从来不会让那个难题变得很大,他总是在它们还很小,还在他的能力范围时就将它们处理掉了。在那个时候,什么事情都有办法。当你一个片刻接着一个片刻去处理问题,你总是新鲜的,没有担子的,灰尘从来没有聚集在你的本性上。你会自动溜进下一个片刻,很新鲜、很年轻、处女般的。你溜进下一个片刻,就好像蛇溜出旧有的皮,那个老旧的被留下来,而那个新鲜的、年轻的皮肤就生出来。那么生命就是一个奥秘,它并不是一个要被解决的难题,它必须被经历,而且很全然地被经历,那么你就会觉得感激,它一直都是一个祝福。记住这一点,然后试着去了解老子的经文:“达成无为,参与无事,尝那个没有味道的。”在行动当中,要无为,这是老子最深的奥秘。他说当事情可以籍着无为来做,你为什么要那么麻烦地去做?当事情可以籍着无为来做,如果你做,如果你试着去做,你将只会为你自己制造出麻烦。
让我给你一些例子,你一定听过阿基米得这个名字,他的故事很有名。他试着要去解决一个科学的问题,他很努力地去尝试,他已经作了最大的努力,他变得无法安眠,无法做任何其他的事。国王给了他一个难题要解决,而且它必须立刻被解决,他是第一个去处理那个问题的人,所以没有先例可供参考,没有过去的历史能够给予任何帮助,那个问题以前从来没有被提出过,那是第一次。他很努力工作,因此变得很紧张,那个紧张已经达到了一个人的极限,然后你能够做什么呢?如果你无法解决,你就无法解决!一个人会觉得很无助,他感到很无助。有一天,当他在洗澡,躺在浴缸里,很放松。他已经抛掉了那个想解决问题的观念,它无法被解决,但是突然间,它被解决了!因此他变得很狂喜,他忘记说他是光着身子泡在浴缸里,他冲到街上,大声呼喊:“我找到了!我找到了! ”国王以为他疯了,整个镇上的人都以为他发疯了,但是他并没有发疯,他找到了答案。当国王问他说:“你是怎么找到的?”他说:“籍着无为,我什么事都没做,我甚至没有试着要去解决它,事实上,我已经抛弃了它,我已经完全停止所有关于它的活动,我正在放松。”
那么到底是发生了什么?当你放松的时候,你就变成跟整体合而为一;当你放松的时候,你就不再是自我;当你放松的时候,你就不再是个人;当你放松的时候,你就变成了整体;当你很紧张,你就变成了个人。你越紧张,你就越是一个集中的自我。自我非常小,它怎么能够解决任何事?它能够无事自扰,但是它无法解决任何事。当自我不存在,你就放松在一个浴缸里,突然间,那个问题被解决了!这种事也曾经发生在佛陀身上。有六年的时间,他一直都努力在做,甚至做得太过火,没有人在找寻最内在生命的意义时能够象佛陀进入那么深。有六年的时间,他做尽了一切他所能够做的,一切人类所能够做的。他找遍了当时所有知名的老师,那些老师变得很无助,因为任何他们所说的,佛陀都做了,而且做得非常完美,使得他们不能够说:“你做得不够,所以你没有达成。”他做得非常好,甚至比他师父做得还好,所以他们说:“现在请原谅我们,你到别的地方去。事情尚未发生,但是我们已经无法再以任何方式帮助你,你去找另外的老师。”然后他对所有的老师都腻了,对所有的技巧和方法都腻了,因此他开始靠自己去做一些事,但是这样做也是没有什么事发生。六年过去了,六年如恶梦的存在,他生活在最深的痛苦之中。然后有一天,当他在波得加亚的地方跨越尼南加那河的时候,他变得非常虚弱,因为长久的断食——有人建议他进行长期的断食,说那个一定会有帮助——他变得很虚弱,所以无法跨越过那条河。尼南加那河并不是一条很大的河,但是他真的很虚弱。他抓紧树根,否则那个水流一定会把他冲走。在那里,当他抓紧树根,他开始想:“我一直在做什么?我只是在摧毁我自己,我并没有到达任何地方,世界已经结束,我已经将它抛在脑后,现在这个莫克夏、拯救、神、真理,或者不论你要怎么称呼它,那个也已经结束了,我已经不在乎了,我已经将它也抛弃了,就在那个片刻,他变得一身轻。”当你在找寻和追寻,会有一个紧张,那个紧张会变成障碍。当没有找寻,也没有追寻,每一件事物都放松下来,佛陀在尼南加那河所发生的事跟阿基米德在浴缸里所发生的事是一样的。他很放松,当他很放松,他感觉到有一个能量升起,现在这个能量并不是他的,这个能量属于整体,他已经不在那里。你之所以存在是因为你的找寻、你的贪婪和你的欲望。当没有贪婪、没有欲望、没有什么事要被达成,这个片刻就足够了,这个片刻就是它本身的目的,那么你是不存在的,自我消失了。然后佛陀从河里出来,在菩提树下休息,已经有好几年的时间,他都没有那么放松。那天晚上他睡得非常好,真的是第一次,他完全没有梦地睡,因为梦是欲望的一部份。在白天的时候,你也在做梦,你处于你的思考里面,在白日梦当中,欲望会继续,有一千零一个欲望没有被满足。梦会给头脑带来一些慰藉,那个在日常生活当中没有被满足的就在梦中被满足。梦是慰籍,但是当你不欲求,梦就消失了。当梦消失,你才首度真正睡觉,你首度变得非常放松,你消失而进入整体。他睡得很好,那是他第一次真的睡觉。在清晨的时候,当最后一颗星星即将要消失,他睁开他的眼睛,很新鲜,跟一个刚生下来的小孩一样地新鲜,没有什么态度,没有头脑要透过它来看,没有欲望。
那个片刻就是永恒,因为当你有所欲求,你就会进入未来。那个片刻就是、永恒,没有要走入未来,那个片刻就是一切。在那个片刻,佛陀变成好像一朵花。一朵花在此时此地开花,一只鸟在此时此地歌唱,而一个人一直都想到其他某一个地方,一直都进入其他某一个地方的头脑。一个人从来不在他所在的地方,你可以在其他任何地方找到他,但你就是无法在他所在的地方找到他,从来没有办法!在那个时候,佛陀真的就在当下那个片刻。在菩提树下。就身体上言,他在那里;就心理上而言,他在那里;就心灵上而言,他也在那里;那就是为什么那棵树变成“成道之树”。连一个思想都没有,在他的意识之湖里面连一个微波都没有,每一样东西都很宁静,没有欲望在打扰,没有骚动。他看着那颗最后正在消失的星星,他成道了。当后来人们问他说:“你是怎么达成的?”他说:“当我停止找寻和追寻,当我停止活跃,然后,在那个很深的不活动当中,它发生了,它一直都是这样在发生。”
有时候你或许也有观察到——不像佛陀或阿基米德一样——而是有时候你试着要去想一个名字,它就在你的嘴边。你说:“它就在我的嘴边,但它就是跑不出来。”你觉得内在非常紧张,快要窒息,但是你能怎么样呢?如果它不来,它就是不来!,你越是去尝试,它就似乎变得越不可能,然后你放弃了,你拿出一根香烟来抽,或者你走到外面的花园去散步,你使你自己忙于其他的事。你打开收音机,或者你泡一杯茶来喝,或者你做其他的事而将它忘掉,突然间,它就透了出来,它就在那里。一个非常小的开悟,但那个品质是一样的。一个非常非常小的瞥见,没有什么好吹嘘的,但那个本质是一样的。
如果你能够了解那个过程,你就算是了解了老子“无为”的意思,有一些事情无法籍着行动来达成。有一个准则:如果某件事情能够籍着行动来达成,那件事属于这个世界。任何能够籍着行动来达成的事都属于物质的世界,而任何属于心灵世界的事都无法籍着行动来达成,它只能透过无为、放松和全然的放开来而达成。达成无为,达成全然的放开来,达成放松,放松你对真理的追求。当你去找寻真理,你是带着世俗的头脑去找寻,在那里需要野心、需要努力。因为竞争非常激烈,你在那里并不是单独一个人,有无数的人在奋斗,在互相抗争,有一个经常性的战争在继续着。世界是一个经常的战争,每一个人都在跟其他每一个人抗争,儿子跟父亲抗争——他或许没有觉知到,父亲跟儿子抗争——他或许也是没有觉知到,母亲跟孩子抗争,孩子跟母亲抗争,兄弟与兄弟抗争,国家与国家抗争,家庭与其他的家庭抗争,每一个人都处于很深的冲突和抗争。在那里,如果你放松,你无法变成一个首相;在那里,如果你放松,你无法变成一国的总统;在那里,如果你放松,你无法变成一个洛克斐勒或是一个福特。不,那是不可能的,如果你在那里放松,你将会象佛陀或老子一样,成为乞丐。在那里,抗争是需要的,世界属于暴力,世界属于自我,世界属于那些比别人更积极的人。
你来自那个完全把你训练成暴力和行动的世界——做些什么!人们来到我这里说:“叫我们去做,我们能够做。但是你却说只要放松,不要做。那是不可能的,即使只有一个片刻什么事都不做似乎都不可能。”因为旧有习惯的缘故,有一个旧有的根深蒂固的模式,它总是:做些什么!而老子说:“什么事都不要做。”在本性的世界里,作为是不需要的,那就是“本性”的意义。在那里,作为是不需要的。在那里,你在最深处开花,在那里,你在最高处开花,但是不需要努力。有一个禅师说:“静静地坐着,什么事都不做,草木就自己生长。”他是在谈论你本性最内在的核心,在那里,什么事都不必做,只要静静地坐着,就是做事的唯一方式。草木自己会生长,不需要去拉它,不需要拔苗助长,它们自己会生长。你只要在一旁等着,当你在等的时候,草木就在生长。
一旦你了解就最内在的本性是不需要努力的,突然间,就会有一个新的层面为你打开。没有内在的紧张,一个宗教人士没有内在的紧张。事实上,一个宗教人士并不会试图要去达成任何事。如果你看到一个宗教人士试着想要去达成什么,那么他并不是具有宗教性的。他跟别人一样地世俗,他只是改变了他的神的名字,就这样而已。以前他称之为金钱,现在他称之为静心,以前他称之为物质的,现在他称之为其他的东西——神。但是那个想达成的头脑就在那里,而一个想达成的头脑是障碍,是唯一的障碍。
达成无为,享受什么事都不做。它很简单,但是看起来很困难,而它之所以看起来很困难是因为你,否则它是简单的。找一些时间去练习什么事都不做。每当你可以找到一些时间,只要将眼睛闭起来,什么事都不做,不久你就会尝到那个没有味道的,不久你就会进入一种不同的存在,耶稣、克里虚纳、和老子就住在那里。“达成无为,参与无事。”经常参加事情会产生焦虑,有时候要参与无事,什么事都不做。在我的孩提时代,我祖父很担心我,他是一个非常有爱心的人,而且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年老的智者。每当他看到我在静坐——因为我的整个孩提时代就是这样,什么事都不做,只是静静地坐着——他就会说:“起来!做些什么事!否则你将无法在人生中达成任何事,你将会成为一个失败者。”他说得对!完全正确。他这样说是出自他很深的慈悲,他会说:“至少你要出去玩!不要就像这样坐着,你在为我制造焦虑。”所以我会从那个房间走到另外一个房间,然后坐在那里,因为一旦你尝到了那个无味的,那么就没有什么东西能够跟它相比,它是无与伦比的。
一旦你知道了那个参与无事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事,那么所有的事情似乎都非常小、非常幼稚、非常愚蠢!但特别是在西方,从来没有一个老师教导说:什么事都不要做!耶稣尝试了,但是他们将他杀掉。而耶稣的尝试是非常谨慎的,因为他根本就无法被了解,如果他像老子一样说话,一定没有人能够了解他。犹太人是伟大的做者,他们成就了很多事情,在任何方面你都很难挫败犹太人。永远不要跟犹太人竞争,他将会打败你,他们是伟大的做者。整个世界都反对他们,有很多像希特勒这样的人来了又去,他们试着去摧毁犹太人,但是都没有结果,他们再度站起来,而且还变得比以前更强。犹太人是世界上最世俗的民族,他们相信作为,他们一定不会了解耶稣,但他还是很谨慎地以一种掩饰的措辞讲出类似老子的话。除此之外,所有其他西方的导师甚至连尝试都没有尝试过,相反地,他们所遵循的格言是:“当你什么事都不做,你就变成魔鬼的工作坊。”而老子说:“唯有当你什么事都不做,你才能够变成神的工作坊,而不是魔鬼的工作坊。”当你想要做些什么,魔鬼就占有了你,然后你就交在魔鬼的手中,他可以诱惑你,他可以强迫你,他可以使你奋力去做些什么事,去走向成就。但是一个不想做任何事的人,一个去注意无事的人,魔鬼就是无法接近他,那是不可能的,因为魔鬼是做者。
我想要从另外一个角度再度来告诉你为什么亚当被逐出伊甸园的那个故事。亚当过着一种像动物、树木和小鸟的生活,什么事都没有做,它是纯粹的喜悦,只是享受,就好像小孩子一样,什么事都不做,只是享受,只是游戏。上帝说:“不要吃知识之树上的果实。”因为你一吃知识之树上的果实,你就会立刻变成一个做者。因为除非知识能够被当成做事的工具,否则它是没有用的。知识意味着方法,它是一种技术上的帮助,使你做事能够更有技巧,知识能够使你成为更有效率的做者。但是那条蛇、那个魔鬼诱惑了他们。首先他诱惑夏娃,那也是有意义的,因为不论你去到哪里,你总是会找到夏娃把他们的先生推向做些什么事情——去做些什么!我们必须盖一个较大的房子,并且买一辆较大的车子!需要更多的钻石,去做些什么事,不要坐在屋子里!女人继续将她们的先生推出去。那个寓言是有意义的,如果男人被允许的话,他会放松,他会变成一个游手好闲的人,他会很放松。他会在树下吹笛子,并且带着一瓶酒,就这样!他不会去管世界。
那个寓言说那条蛇首先说服夏娃说:“这棵树,这棵知识之树之所以被禁止是因为神不想要你变成象神一样,如果你吃了知识之果,你将会变成象神一样!”所有的广告都会吸引女人,而不会吸引男人。那条蛇是第一个广告代理人,他是先驱,他抓到了正确的源头。如果你想要抓住先生,那么你就抓住太太。一旦一辆新车进入了她的头脑,然后就难了——她将会把那辆新车放进先生的头脑里。一旦夏娃尝到了知识之果,她也会去诱惑可怜的亚当,他们被逐出,他们被赶出那个乐园。那个意义是:在吃了那个知识之树上的禁果之后,他们变成了非常狡猾的有知识的做者,他们丧失了本性的天真,那是他们以前赖以为乐的,以前是没有时间的。那个寓言说,当神将他们逐出的时候,她告诉他们说:“现在你们将会有死亡。”以前没有时间,所以死亡无法存在。并不是说亚当不会死,而是死亡无法存在。小鸟会死,但是它们并不知道任何关于死亡的事,它们就这样活着,然后就这样死去,它们从来没有一个片刻会去担心死亡。动物活着,然后死去,对它们来讲,死亡并不是一个难题,它们不会坐下来沉思死亡是什么,以及一个人在死后是否还会有生命,死亡不是一个难题。当时间进入,死亡就进入了。知识进入、时间进人,然后死亡就进入了,整个一大堆的问题也进入了……
人必须再度变天真,他必须抛弃知识,但是唯有当你知道说一切美的、真的和好的事都可以不需要作为而发生,你才能够抛弃知识,否则你将无法抛弃知识。老子试着要使你了解,他试着要给你一个洞见说知识必须被抛弃,但是这样的话你会立刻问说:“如果知识被抛弃了,我们要怎么去做那么多的事?”他说那些“那么多的事”是不需要的,最内在的本性可以在无为当中开花。
“达成无为,参与无事,尝那个没有味道的。”老子从来没有使用过“神”这个名字,他一直都只是用暗示的,他从来不使用任何直接的表达。那个没有味道的,神没有味道,因为味道只能够存在于二分性之中。如果某种东西是甜的,那么必须有另外的东西是苦的;如果某种东西是好的,那么必须有另外的东西是坏的;如果某种东西是神圣的,那么必须有另外的东西是罪恶的。那个没有味道的意味着“非二”,“那个没有味道的”是一种诗意的表达,它只是给予一个暗示,而不是一个直接的指示。
“不论它是大或小,多或少,你都用美德来报答恨。”这是一个非常革命性的观念,它必须非常非常小心地加以了解。你听过耶稣有名的格言:“要爱你的敌人。”老子进入得比那个更深,他说:“用美德来报答恨,而不是用爱。”“当有人恨你的时候,用爱来反应”,这样说会比较容易。爱你的敌人,但是他为什么不说爱呢?有很深的原因,首先,当耶稣说“爱你的敌人”,他已“接受了爱和恨的二分性,他已经接受了那个二分的现象。在内在深处,你已经爱上了你的敌人,否则你怎么能够恨?除非你有爱你的敌人,否则你不可能恨他。你已经在你无意识的深处爱上你的敌人,因此你才会恨。爱和恨是一起存在的,当你爱一个人,你会忘掉说你也恨他。如果你有觉知的话,你将会觉知到那个事实说:如果你爱一个人,那么你也会恨他,如果你恨一个人,那么你也会爱他。敌人和朋友并没有非常不同。你有意识地爱你的朋友,但是在无意识的层面上,你是恨他的;你有意识地恨你的敌人,但是在无意识的层面上,你是爱他的,因为它们无法分别存在,它们是同一个钱币的两面:爱、恨。
有时候你会担心说你想要杀人,有时候你会想杀你太太或是你先生,或是谋杀你父亲或你母亲,你觉得有很大的罪恶感,因为……为什么?不要觉得有罪恶感,那是很自然的。恨隐藏在每一个爱里面。去想想你的敌人,深入你的恨,你将会发现你爱他,或许那是一种负向方式的爱,恨是一种负向方式的爱。圣雄甘地和穆罕默德吉纳是印度的两个大政客,长久以来,他们两个人都相互为敌。当然,当你们双方已经成为敌人那么久,你们就变得非常执着于对方。当甘地被杀害的时候,吉纳听到了那个消息。那个把消息带给吉纳的人以为他会很快乐,但是他却变得很悲伤,因为如果没有甘地的话,吉纳会在哪里?敌人死了,你也几乎死了。你并非只是想念你的朋友,你也会想念你的敌人,他们变成了你存在的一部份。当耶稣说“爱你的敌人”,他并没有说出一个非常非常革命性的东西,它只是看起来好像是革命性的,事实上,你已经爱上他们,那个爱是隐藏起来的,而他想要将它带出来,就这样而已。
老子说:“用美德来报答恨。”美德是什么?美德是平衡。美德是慈悲,而不是爱。那个差别是微妙的,但是却很大。当你爱一个人,那个情绪是热的,而当你恨一个人,那个情绪也是热的,有一件事是一样的,你们处于一种热的关系之中。如果你对一个人漠不关心,你是冷的,在你里面完全没有热量。你只是跟他不相关连,你既不爱,也不恨,你根本就不关心,你什么都不管,你是漠不关心的。你走你自己的路,那就是为什么没有比漠不关心更能伤害一个人的。如果你恨一个人,对他来讲,那并不是一个太大的问题,他知道你有在注意他,或许是负向的,但是你有在注意他。而如果你是漠不关心的,它将会伤害得很深。如果人们一点都不理你,你经过,而他们对你一点都不注意,那么你会觉得你几乎是死的!漠不关心会扼杀一个人,恨反而不会。恨带来能量,爱带来能量。爱是一种愉快的感觉,而恨是不愉快的,但是如果你必须在恨和漠不关心之间作选择,你一定会选择恨,你永远都不会选择漠不关心。漠不关心是十足的冷漠,它是完全扼杀的。
慈悲并不是冷的,慈悲是凉的。冷意味着死,而凉意味着平衡。让我以另外一个方式来告诉你,慈悲是凉的,漠不关心是冷的。如果你将慈悲跟爱和恨相比,它是凉的,如果你将慈悲跟漠不关心相比,它是温暖的。跟漠不关心以及它的冷相比的话,它是温暖的,跟爱和恨以及它们的热相比的话,它是凉的。美德是慈悲,它既不是爱,也不是恨,它是这两者之间的一个平衡。它也不是漠不关心,它是给予活力的,但是如果你不知道的话,慈悲将会看起来好像漠不关心。那个差别非常微妙,“凉”将会看起来好像“冷”,但“凉”是活的、新鲜的,而“冷”是死的。美德是慈悲。
“用美德来报答恨。”当困难的事情还在容易的阶段,你就要去处理它。每一件困难的事都有容易的一面或一个阶段,如果你很警觉,你就会知道它。很容易摧毁一颗种子,但是要摧毁一棵大树就非常困难。每一样东西都有一个种子的形式,当愤怒产生,它就好像一颗种子,如果你想要在那个片刻抛弃它,没有问题。但是如果你让它在你里面生根,让它散布到你的整个存在,让它压倒你,那么要摧毁那个愤怒将会变得非常非常困难。它将会看起来好像在摧毁你自己,它会变成你很深的一部份。不论它是大或小,多或少,你都用美德来报答恨。当困难的事情还在容易的阶段,你就去处理它;当一件大事还很小的时候,你就去处理它。在现在这个片刻,每一件事都很小,而且很容易。如果你不延缓的话,每一件事都很小、很容易,你具有足够的力量去改变它、去蜕变它。但是如果你说:“我明天再来照顾它。”如果你说:“不急。”如果你淡然处之说:“当我有足够的空间,我才来看它,那么那个问题就会滋长、生根。”不要延缓,因为这样的话,你会变得对它没有办法,那就是你到目前为止一直在做的。你已经延缓了好几世,然后你来到我这里说:“我想要成为宁静的,我想要成为和平的。”而很多世以来,你都一直在延缓你的问题,那些问题已经在你里面沸腾,它们必须被处理,需要动一个大手术,但你还是急急忙忙的。
人们静心几天,大概四、五天,然后就跑来告诉我说:“什么事都没有发生。”你没有看出它的荒谬吗?你在问什么?你延缓了很多世,然后你的本性变成好像一个废墟,你的花园已经不复存在,每一样东西都被摧毁了,只有杂草丛生,突然间,有一天,你想要有一个漂亮的草坪,它需要时间。杂草必须被除去,它们的根和种子必须被丢出去,泥土必须被改变,现在它已经不容易了。但是至少你可以做一件事:你可以开始一个片刻接着一个片刻去生活,这样的话,至少你不会在你的周围聚集更多的垃圾,至少你可以清理花园的一部份,然后开始一个片刻接着一个片刻去下功夫。一旦你知道说问题是如何变困难的,一旦你了解说如果你在一开始的时候就去处理它们,它们是容易的,那么每一件事都会再度变容易。但是那个感觉、那个细微的差别和那个诀窍必须被学习。世界上因难的事情一定要在它们容易的时候来处理,世界上的大难题一定要在它们很小的时候来处理。所以,圣人从来不必处理大问题,却能成大事。
这些事情看起来好像矛盾,其实不然,它们是简单的陈述,在它们里面没有矛盾。所以,圣人从来不必处理大问题……因为他没有大问题。他从来不必处理大问题,所以他是伟大的。在你的了解里,那个情形刚好相反,你认为某些人很伟大,因为他处理了很大的问题,有很大的挑战,而他征服了它们,这是愚蠢的!一个伟大的人并没有什么要去征服的东西,他越伟大,就越少有要去征服的东西。如果他真的很伟大,那么就没有什么东西要征服的。最伟大的人没有什么难题要解决,不管是大的或小的难题都没有,因为他从来不让它们累积起来。唯有当那些事情被延缓,它们才会变成问题,如果在现在这个片刻就去经历它们,它们并不是难题,它们是生命的一部份,它们是很美的!只要开始警觉一点,每当你看到有某一个问题产生,你就将所有的活动都抛开,注意去看它,向内看,看看它是什么。有时候一笑置之就足以改变它,只要笑就可以了,你就可以脱离那个恶性循环。有时候什么东西都不需要,甚至连一个微笑都不需要,只要那个注意,只要去洞察它,它就会消失,就好像早晨太阳出来的时候露珠就消失一样。只要看,将意识的太阳带到它上面,它就会消失,它是那么地渺小,而你是那么地大,那么地广!只要一碰面,而你注意去看它,它就会改变它的品质,它就不再是一个难题。你可以高高兴兴地在它里面,你可以享受它,那么人生就变成一出戏。
“一个很轻易地作出承诺的人常常会发现很难保持他的信用。”如果你了解生命,你将永远不会作出承诺,因为承诺是一个延缓,或者你必须现在就做,或者你必须说:“我不知道,明天再看看。”在马哈巴拉塔里面有一个很美的小故事,有五个兄弟隐居在森林里,有一天一个乞丐来,伍迪提尔坐在茅屋的外面。那个乞丐要的东西并不多,只是一些面包和一些印度薄饼。伍迪提尔在沉思……每当有乞丐来的时候,你总是会想要延缓,你会说:“明天再来。”只是为了要避开。明天他或许就不会再来了,你不想要太粗鲁地说:“我什么都不给。”同时你想要保持你的形象说你是一个乐善好施的人,所以你会说:“明天再来,现在不要来打扰我。”伍迪提尔就是这样做,他说:“明天再来。”另外一个兄弟,毕玛,他并不是很聪明,但是有时候不很聪明的人也会偶尔大放光明。他突然开始笑,他笑着跑出屋子,跑向镇上。伍迪提尔问他说:“你要去哪里?”他说:“我要去告诉镇上的人说我哥哥已经征服了时间,他答应要给乞丐一些东西,如果他明天来的话!”突然间,伍迪提尔觉知到了,因为你怎么能够说“明天再来”?或许明天你就不在这里了,或许那个乞丐明天也不会在这里。伍迪提尔跑出去,抓住了那个乞丐,将他所能够给的东西全部给他,并抛弃了承诺的习惯。
因为唯有当明天是确定的,才可能有承诺,但是谁会知道任何关于明天的事?有一个很棒的古老的中国故事,有一个皇帝对他的宰相非常生气,他做错了一些事,所以皇帝命令他被处死。他们有一个传统,如果有人被皇帝下令处死,皇帝必须在他服刑的前一天去探望他,问看看他是否有什么欲望要被满足,那个死刑犯的最后一个欲望必须被满足。而且这个人并不是一个普通的人,他在宰相的职位上服务皇帝已经有好几年的时间,他是皇帝的亲信。但是有一件事弄错了,他做错了一件事令皇帝非常生气,所以在隔天早上,他将要被处决,被吊死,因此皇帝在二十四小时之前来探望他。那个宰相是一个很勇敢的人,他以将军的身份经历过很多次战役。当皇帝来的时候,那个宰相开始又哭又泣的,眼泪一直往下流。皇帝说:“我从来无法想象说一个象你这么勇敢的人居然会在明天要被吊死之前哭得这么厉害,难道你怕死吗?”宰相说:“那不是要点之所在,我从来不怕死,是另有隐情,但是……甭提了,因为现在已经没有时间去做它了。”皇帝变得很好奇,他说:’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你赶快告诉我,我来这里就是要满足你的最后一个欲望,我答应你一定要让你满足,你就说出来,你对吾国贡献良多,不论那件事是什么,我想要让你满足,你就不必客气地说出来。”宰相说: “既然你坚持,那么我就告诉你,这是一个很长的故事。在我年轻的时候,我跟过一个伟大的师父。他是一个成道的人,他怀有很多秘密,我学到了其中一个秘密,那个秘密就是:有一种稀有类型的马,那种马加以训练之后就会飞。在我一生当中,我一直都在找寻那种类型的马,但是都找不到。你看命运是多么地捉弄人,你现在所骑来的这匹马正是我所要找的,但是明天早上我就要被处死了!一整个秘法将会随着我死去,然后它就失传了,我就是为此而哭。”皇帝说:“我那匹马能够飞?要训练多久?”皇帝开始变得有兴趣。如果这一匹马能够在天上飞,这是非常不得了的一件事,这是无与伦比的,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王可以做得到。他说:“你把你的死刑忘掉,告诉我,你需要花多久的时间。”宰相说:“需要一年的时间。”皇帝说:“没问题,试试看无妨,你可以用一年的时间试试看。如果那匹马能够飞,那么不仅你不必被吊死,你还可以娶我女儿,跟我一起分享这个王国,一人一半。但是如果那匹马不能飞,那么你就要被处死。所以咱们试试看无妨,你出来,把马带走。”因此宰相就带着那匹马回家,他太太和他的孩子们都在家里哭得很伤心。因为这是最后一天,隔天他先生和他们的父亲就要被处死了。看到他骑着一匹马回来,他们简直无法相信他们的眼睛,他们认为他们一定是在作梦。他们擦亮他们的眼睛,然后问说:“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你怎么能够回来?”他将整个故事告诉他们,他太太再度开始哭着说:“你是一个傻瓜,因为我知道得很清楚,你并不知道什么训练马的秘密。你编造了一个谎言,如果你要撒谎,为什么只说一年?你应该要求五十年,至少也要说二十年。一年很快就会过去,而这将成为一个恶梦,因为整年你都将会颤抖,在不久之后,你就必须一死。”那个人说:“不必害怕,一年的时间太长了!国王可能会死,或者我可能会死,至少那匹马也可能会死,你不必担心!一年够长了。”
老子说:“一个很轻易地作出承诺的人常常会发现很难保持他的信用,一个对很多事都轻易视之的人将会碰到很多困难。因此,甚至连圣人都把事情看成困难的,所以他从来没有碰到困难。”老子是在说:不要承诺,否则你将会失去信用。因为时间继续在改变事情,对未来的事情不要说出任何确定的话。因为未来本身是不确定的,最多你只能够确定这个片刻,就这样而已。一个活在当下这个片刻而对未来没有承诺、没有思考、没有计划、且不延缓的人,他会过着一种单纯的生活、天真的生活。所以他的信心会成长、信任会成长、感激会成长。他会变成一个媒介,使得那最终的恩典可以从他身上流露出来,他会变成“道”或“神性”的一个通道。但是一个轻易给出承诺的人,一个轻易延缓事情的人,一个从来不认为事情困难的人……
试着去了解这一点,老子说如果你在开始的时候都把每一件事弄对,那么它是容易的,但是不要认为它是容易的,因为如果你认为它是容易的,那么将会有一个倾向去延缓它——这么容易的事情,为什么要现在去烦恼它?它可以明天再做。事情很容易,但是你要认为它们非常困难,立刻处理它们,否则它们将会变得很困难。因此,甚至连圣人都把事情看成困难的……。虽然知道得很清楚说它们是容易的,但是他将它们视为困难的,因此那个想延缓的内在倾向就收敛了。一些小的事情,非常平常的事情,很容易就可以做的事情,圣人也将它们视为困难的。因此他从来没有碰到困难,因为这样的话,他会继续去解决每一件事。事情从来不堆积,它们从来不会变得太多,他一个片刻接着一个片刻去行动,完全没有过去的负荷,也完全没有未来的负荷。他就好像一面镜子一样在行动,他是空的。
对一个圣人来讲,“空的镜子”是对他最正确的形容,当你走到它的前面,那个镜子再度变成空的,再度准备去反映任何来到它面前的东西。镜子从来不会说:“我明天再反映。”如果镜子能够说“我明天再反映”,那么就一定会很拥挤,因此没有什么东西能够被反映出来,这就是你头脑的状态。你一直在延缓,现在,停止延缓,洞察那个问题,在那个洞察当中,它们就几乎被解决了,剩下来的一些小事情都可以被解决。每一个人都有能力解决他的问题,每一个人一定都有能力。当你有能力制造出难题,那么其他有谁有能力能够解决它们呢?问题是你制造出来的,你能够解决。老子的这些经文非常有意义,注意看它们,静心冥想它们,让你的整个存在都融入它们。